觀察:國內首次應用人工智能為在營鐵路橋梁“移舊換新”
【資料圖】
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9月10日凌晨,在浙江紹興城際鐵路柯橋站施工現(xiàn)場,總重4000余噸的鋼箱梁應用人工智能(AI)實現(xiàn)毫米級精準落位,標志著國內首次在運營鐵路橋梁上嘗試應用AI技術換梁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我國既有鐵路改造升級提供了新方案。
紹興城際鐵路是利用既有蕭甬鐵路改造而成的跨市區(qū)域城際鐵路,其中柯橋站是該線新建車站,也是國內首個在運營鐵路上增設的高架城際車站。因該站由2股道增加為4股道,需將“咽喉區(qū)”混凝土梁更換為鋼箱梁。同時,該工程位于鐵路干線,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環(huán)境復雜,傳統(tǒng)工藝難以滿足要求。
中鐵二十四局柯橋站項目經理潛英飛介紹,項目引入AI系統(tǒng),依托數(shù)字孿生技術構建三維模型,通過40個高精度傳感點實時采集梁體姿態(tài)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毫米級精度準確感知。該AI系統(tǒng)由感知、仿真、控制三大模塊組成。感知模塊相當于眼睛,集成光柵、拉線傳感器、應變片及北斗定位等先進技術,實時監(jiān)測梁體沉降、應力與位移;仿真模塊用于推演,通過數(shù)字孿生平臺可視化模擬施工全過程;控制模塊依托智能算法預測梁體運動趨勢,自動糾偏并同步操控36個頂升千斤頂和10個水平頂推千斤頂,開創(chuàng)了鐵路多跨橋梁快速更換施工先例。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橋梁院副總工王鵬宇介紹,針對道岔區(qū)連續(xù)梁改造的特殊結構和受力特點,項目團隊建立了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實現(xiàn)全過程模擬仿真。紹興城際鐵路上的這次“移舊換新”也是國內首例道岔連續(xù)梁換梁工程,填補了道岔區(qū)改造領域的空白。
施工期間,項目團隊順利將總重4086噸的4跨舊梁頂出,并同步頂進總重4389.6噸的5跨新梁,新梁就位后上下高差、縱橫偏差分別控制在2毫米、3毫米內。
為確保施工安全高效順利進行,建設管理單位上海東華地方鐵路開發(fā)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鐵二十四局聯(lián)合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河海大學等科研團隊開展工藝創(chuàng)新研究,研發(fā)連續(xù)快速同步頂推裝置等專用設備,大幅縮短箱梁頂推橫移時間。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供圖)
關鍵詞: 最新資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產業(yè)經濟排行榜
-
2018-10-16 11:41
-
2018-10-16 11:45
-
2018-10-17 15:50
-
2018-10-17 15:51
-
2018-10-17 15:56
產業(yè)經濟熱門推薦
-
2018-10-16 11:41
-
2018-10-16 11:45
-
2018-10-17 15:50
-
2018-10-17 15:51
-
2018-10-17 15:56